提问的哲学

最近读了几篇关于如何提问的文章,觉得很受启发,决定写篇文章简单总结一下自己的收获。

一、关于提问需要知道

首先,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里的提问,更多的是指向互联网上的陌生人的提问,而不是现实中向朋友的请教。而且这样的提问通常都是无偿的付费咨询不在讨论的范畴里,那更像是一种服务

这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当提问者问出比较愚蠢的问题时,遭受到的待遇可能会有所不同。

现实的请教中,由于提问者和回答者是面对面的,碍于双方之间的关系,基本的社交礼仪,亦或是“两人战斗力的悬殊”,可能回答者就会容忍这样愚蠢的问题,并做出解答;但是一旦到了互联网上,由于网络给人带的距离感以及相对的安全感,同样一个愚蠢的问题,可能就不会得到回应,甚至有可能遭受到“嘲讽”。

请注意,上文提到的愚蠢的问题的问题,请不要下意识的理解为简单的基础的,初学者才会遇到的问题,在这篇文章中愚蠢的问题指的是那些只要经过提问者的努力(甚至有时候都谈不上“努力”这个词)就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而提问者出于某些原因,想直接得到答案。

反之,这也引出了关于好问题的定义,这里通常指的是那些提问者经过自己的努力过后依旧无法解决的问题,并在提问的时候展现出了自己的思考过程回答者在帮助提问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己也能从中有所收获

二、判断一个问题是否值得提问

由于前面提到了提问的无偿性,所以在提出问题之前需要慎重,要做出一些努力去判断这个问题是否值得去提问,即:最大限度降低提出愚蠢问题的可能性,否则的话,不假思索地提问,只是在浪费回答者的时间,而“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当然,不假思索地提问,通常只会得到不假思索地回答,甚至得不到回答。

关于如何做出努力去判断,有下图所示的这些方式,

判断是否值得提问的方式

三、提问的基本流程

当你做出了前面提到的那些尝试,问题依旧没有得到解决时,或许你可以着手准备提问了(当然,在此之前你最好摸着自己的良心发誓,自己已经为此做出了努力,而不仅仅只是装装样子而已)。

简单想想,提问可以简单的分为两个步骤:编辑问题发布问题编辑问题的好坏决定了回答者能否在很短时间内知道提问者的需求、所面对的困境以及他为此做出的努力(毕竟连自己的问题都无法简单明了地表述清楚,很难相信他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做过些什么);发布问题则决定了你是否找对了人去回答你的问题。

3.1 编辑问题

在编辑一个问题时,大概有两个主要的部分,问题的标题和问题的正文

关于问题的标题,有几个值得注意的点,

问题的标题

而关于问题的正文,同样有一些值得注意的点,

问题的正文

当然,关于编辑问题,还有一些常见的注意事项

编辑问题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2 发布问题

在发布问题时,要选对发布问题的地方,尽量避免,

  • 在与主题不合的论坛上贴出问题;
  • 在探讨进阶技术问题的论坛张贴非常初级的问题,反之亦然;
  • 在太多的不同新闻群组上重复转贴同样的问题(cross-post);
  • 向既非熟人没有义务解决你问题的人发送私人电邮;

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

发布问题时需要注意

四、得到回应之后

在得到别人的回应之后,并不意味问题就得到了解决,需要首先对回应做出解读(很多时候回答里可能会包含很多提问者不懂的概念,比如:专业术语),等读懂了回答者在说什么的时候,需要按照回答做出尝试,看看是否能解决问题,如果问题依旧没有得到解决还需要和回答者作进一步沟通,如果问题解决了,也不能就此打住,还需要为问题做一个简短的补充,方便后面的人学习。

4.1 解读回应

在面对回答时,有这样几种常见的情况,

如何解读回答

4.2 得到答案后的补充说明

问题解决后,向所有帮助过你的人发个说明,让他们知道问题是怎样解决的,并再一次向他们表示感谢。如果问题在新闻组或者邮件列表中引起了广泛关注,应该在那里贴一个说明比较恰当。

五、写在最后

可能看完如此“纷繁复杂”的提问流程,一些朋友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有问题直接问别人不就好了,快速得到问题的答案就行,何必浪费时间在试错上”,但是,也许试错的过程 其实就是学习的过程,通过试错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的理解问题,比如:因为踩过坑所以知道,想要 X,那么就需要做 Y,只是因为 Z;而做 U 是不行的,它会因为 V 而导致 W,如果我们放弃了试错,可能仅仅就知道想要 X,那么就需要做 Y,但不知道原因 Z,更不知道试错的U、V 和 W ,这样肤浅的理解,可能过一段时间再做一遍时,可能还是会搞不定。

最后希望大家,能够做一个好的提问者,并能从中有所收获!

The Objective and Nurturing Schemas of Research

标签:

分类:

更新时间:

留下评论